跳转到内容

始计篇

原文

孙子曰: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
故经之以五事,校之以计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

道者,令民与上同意也。故可以与之死,可以与之生,而不畏危。

天者,阴阳、寒暑、时制也。

地者,远近、险易、广狭、死生也。

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。

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。

凡此五者,将莫不闻,知之者胜,不知者不胜。

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。曰:主孰有道、将孰有能、天地孰得、法令孰行、兵众孰强、士卒孰练、赏罚孰明,吾以此知胜负矣。

将听吾计,用之必胜,留之;将不听吾计,用之必败,去之。计利以听,乃为之势,以佐其外。势者,因利而制权也。

兵者,诡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。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,佚而劳之,亲而离之。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

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!吾以此观之,胜负见矣。

思考解析

《孙子兵法》开篇第一句是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

这句话的原意是说,战争是国家的大事,关系到军队和百姓的生死,国家的存亡,是不得不认真研究的。

“计”是计算不是计谋,计算敌我双方的力量,这叫“五事七计”。

五事: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。

七计:主孰有道、将孰有能、天地孰得、法令孰行、兵众孰强、士卒孰练、赏罚孰明。

这一通分析计算其实就是最早的 SWOT 分析,打仗之前要先计算能不能打得过,能打得过才打,打不过就不要打。一定要多多计算,计算得多就更容易得胜。算得少或者不算就不容易得胜。

诡道

兵者,诡道也。后面讲了十二条诡道,也就是十二条诈谋奇计:

  1. 故能而示之不能——我能,但示弱,假装不能。
  2. 用而示之不用——我准备这么干了,但是我假装不这么干。
  3. 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——明明我们的军队已经离他很近了,但是假装离得还很远,麻痹敌人。或者我们明明很远,却假装大军已至,吓唬敌军。
  4. 利而诱之——用利益来引诱敌人犯错。
  5. 乱而取之——把地方内部搞乱,浑水摸鱼,乱中取胜。
  6. 实而备之——敌方实力雄厚的时候要谨慎防备。
  7. 强而避之——敌方兵势很强的时候要避其锋芒。
  8. 怒而挠之——激将法。
  9. 卑而骄之——假装卑微,让他骄傲不防备。
  10. 佚而劳之——折腾调动敌人,让他疲于奔命,不停地来骚扰他,让他一刻也不得休息。
  11. 亲而离之——离间计。
  12. 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——在敌人疏于防备的时候突然袭击防备薄弱之处,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。

这些诈谋奇计会让前面的计失真甚至改变,但是打仗终究还是靠实力。靠奇谋巧计,靠灵机一动,这是最后一步,临门一脚,并不是一个靠谱的取胜之道,这就是“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”的原因。比如:能而示之不能,关键还得是怎么才能“能”,示之“不能”,只能是加速胜利,而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。

京ICP备18043750号